全国职业能力证书官方网站 全国职业能力证书官方网站
首 页 | 机构简介 | 政策信息 | 工作动态 | 培训考核 | 证书验证 | 资源下载 | 能力测评 | 项目设置 | 机构合作 | 授权站点 | 联系我们

字体: |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职业教育 培训 认证工作面临的契机

发布: 2007-11-22 16:26 | 作者: 中经会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334次

 

一、就业压力空前巨大————三成大学生就业难
   中国大学生初次就业分析,2005年我国应届毕业的338万普通高校学生中,有245万名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尚有93万人未就业,初次就业率达到近73%;2006年的毕业生人数将达到430万。预计2008年将达到创纪录的500万人!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将有140万人待业;来自教育部的数字显示,“十五”期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1090万人,年均增幅27%,就业压力前所未有,空前巨大。
  高校毕业生成为了继下岗职工之后最受关注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务院连续四年出台重要文件,连续两年召开会议,确立了包括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失业登记、临时救助、待就业服务、高校就业指导等各个方面的优惠政策。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表示,中国就业政策对于大学生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这是就业不平等的表现之一。
  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十五”期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在了70%,但仍有三成的大学生不能顺利地找到工作。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表示,大学生就业难以后将成为常态,而且真正意义上会变得越来越难。
教育部预测,“十一五”时期,全国将有2700万名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每年净增70万到100万人。同时,中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每年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300万到1400万人左右,对毕业生有效需求的增长相对滞后,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竞争将持续存在并不断激烈。
 二、教育体制改革——现行教育体制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就业难原因何在?对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55%的网民认为教育体制不适应社会需求,10%认为中国人才过剩,10%认为大学生眼高手低,还有25%认为是整体就业环境不宽松。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湘泉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大学生就业难实际上正在打击国人对于教育投资的信心。中国教育这些年重视规模扩张,忽视机制体制的改革,这导致的结果是,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非常欠缺,国内所有的大学都要办研究所大学、理论大学,而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却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言外之意就是:高等教育无法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与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关系不大。
  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在日前公布的《应对中国隐现的人才短缺》报告中指出,虽然中国大学生的数量是美国的2倍多,但只有不到10%能够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中国拥有160万年轻的行业专业人士,是所有国家中最多的,占全部大学生的33%,德国只有20%,印度则只有4%。然而,教育体系偏重理论,使适于在跨国公司中工作的中国年轻工程师的数量仅有16万人,这就形成了中国高级人才的供应悖论。”可见,大量的毕业生学非所用。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多次表示,中国高等教育新一轮的改革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利用就业反馈,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但教育的改革非常难,因为产品市场可以休克,资本市场也可以休克,但人才市场是不能休克的。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位专家表示,“教育的周期性长与人力市场需求变化快的矛盾决定了教育改革的难度。”
三、如何解决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症结?——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如何解决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症结?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职业培训,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成为当前最为有效可行的办法。
高校毕业生成为了继下岗职工之后最受关注的社会群体,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国务院连续四年出台重要文件,连续两年召开会议,确立了包括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技能培训、自主创业、失业登记、临时救助、待就业服务、高校就业指导等各个方面的优惠政策。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表示,中国就业政策对于大学生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这是就业不平等的表现之一。
2005年11月7日在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好这项工作,对于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具有重大意义。温家宝在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温家宝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温家宝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对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温家宝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统筹安排,加大扶持力度。
四、职业认证工作方兴未艾
   进入WTO后,外贸经营权下方,使得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按照有关数据分析显示,未来五年内,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新增18万家,按照每家新增企业需要10个外贸专业岗位计算,需要180万个外贸岗位,安置的就业人数将达到300万以上;而这些大中小型企业及驻海外机构,到哪找到大量的外贸职业人才?如何界定和筛选这些人才?劳动力市场哪有这样一大批外语好、商务通、有公关能力又具活力的年轻人在等待岗位的召唤? 职业认证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有效职业资格证书,将是用人单位界定人选的有效凭证。
  职业资格证书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种职业证明,由专业的行业协会和学会组织颁发,有专门的考试认证体系。我国数十年计划经济发展的惯性至今,由政府部门沿袭了认证鉴定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人事部都有自己的证书,我们叫它国产证书;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在职业认证和人才鉴定上,政府部门从职业认证领域的退出,由行业学会和行业协会进行职业认证和人才鉴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接轨,符合WTO的要求,行业机构跨入职业资格认证和鉴定是国际惯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考培工作起步比较晚,发展得不完善,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认证和人才鉴定才刚刚开始。
  比较而言,职业资格证书比较注重实际操作,其培训过程和目的与国内的现行高等教育有很大区别。职业培训过程中不单纯学理论是什么、体系是什么,就是直接讲案例,告诉你如何去操作,如何才能胜任你的工作,遇到问题怎么处理。此外,还辅以大量的实践素材,接受培训的过程就是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以致用是职业培训和职业认证的最终目的,职业资格证书将成为就业、上岗、升职的第二张通行证。
   中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市场在缓慢形成,虽然有很多考取证书的专业人员得益于此,但是真正的认证市场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许多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不知道它们的重要意义,这种需求还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关于职业资格证书,人们也还有一个认识过程。
市场的巨大、政策的支持、社会的需要都决定了职业认证和人才鉴定正走向成熟,各类社会资源正在向职业培训、职业认证方面汇集,职业认证工作方兴未艾。

TAG: 培训 认证 职业教育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

实用信息查询:百 度 | google | 列车查询 | 航班查询 | 邮编区号查询 | 天气预报 | IP地址查询 | 万年历 | 在线翻译 | 电子地图 | EMS快递查询
(全国)职业能力培训测评项目办公室 中国国际经济科技法律人才学会
联系地址:北京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 电子地图
版权所有:北京中教财联教育咨询中心
电话:010-65269626 传真:010-65269636 监督电话:010-65275287
邮编:100010 E-mail:ccwtorg@163.com
京ICP备13003253号-1